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專題報告




組員:







李碩晟(組長). 徐梓日. 張城健. 陸嘉詠. 梁雅菀

分工名單

找資料: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引言: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內容: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問卷調查: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總結: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整理: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全組合作}}

引言:



有道是,嶺南文化看廣府,廣府文化看西關;我們則應為嶺南文化,應看荔灣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陳列和研究荔灣歷史、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的廣東省首家區級博物館。荔灣博物館內的西關大屋是嶺南建築的精髓,通過仿建佈局、情景陳列重現傳統的西關大屋。但其實除了建築以外,荔灣博物館最大特色是於能讓我們欣賞到歸攬散失於民間的、能反映西關歷史、傳統文化以及民間風俗的「平常之物」。



一個平凡的水杯、一部殘舊的PSP、一個被遺棄的布偶,可能在日常生活微不足道,但後代卻能從它們身上追溯到我們當時的民間智慧和風俗。譬如說,博物館內的梳妝鏡、照相機都隱藏了嶺南民間文化的燦爛和輝煌。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專題和大家從荔灣博物館探索這些民間小智慧當時的用途、外型等,並與現代的用品相比。





正文:





(對不起,技術關係。片長: 1.16 就完結了。)

(對不起,技術關係。片長: 05.00 就完結了。)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http://www.my3q.com/view/viewSummary.phtml?questid=351658

問卷調查樣本:

對象: 曾前往荔灣博物館考察的人士

您好,我們是3B專題研習第1組的同學,現正進行有關「從荔灣博物館細看民間小智慧 」的專題研習。請您幫助我們完成這份問卷,並而√表示。

1.你對荔灣博物館感興趣嗎?
口感興 口不感不興

2. 在遊覽荔灣博物館時,你最感興趣是哪裡?
口環境 口展品 口佈局

3. 在荔灣博物館中,你最喜歡或欣賞那些古時的用品?
口留聲機 口火水燈 口化妝台 口鐘
口搓衣板 口照相機 口古書

4.承上題,為什麼喜歡或欣賞那些古時的用品?
口外表美觀 口構思不俗 口實用
口得意新奇 口懷舊風味重 口 其他:___________

5. 承第3題,你認為那古時用品比現代的用品有何分別?
口沒有分別 口功能較少 口用品質料差
口外型笨拙 口耐用性低 口使用程序繁複

6.你認為館中的展品反映了當地舊時人們知識/意識什麼水平?
口懂得運用 口頭腦聰明 口思想局限
口有創意思維 口不知所謂 口其他:_______

7.從館中的展品令你最能得到什麼啟發?
口創意是發明的原動力
口每件物品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口平凡的用品更能反映到當時文化
口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認為館內的展品能能反映當時的歷史、風俗嗎?
口能夠 口不能夠
9. 你認為館內的展品足夠嗎?

口足夠 口不足夠
您所提供的寶貴資料有助我們進一步研究,謝謝:)!

問卷調查結果:

(http://gp1china-3b.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9846.html)

對象: 曾前往荔灣博物館考察的人士 您好,

我們是3B專題研習第1組的同學,現正進行有關「從荔灣博物館細看民間小智慧 」的專題研習。請您幫助我們完成這份問卷,並而√表示。

1.你對荔灣博物館感興趣嗎?

17感興 8不感不興

2. 在遊覽荔灣博物館時,你最感興趣是哪裡?

10環境 12展品 3佈局

3. 在荔灣博物館中,你最喜歡或欣賞那些古時的用品?

5留聲機 3火水燈 4化妝台

4鐘 1搓衣板 6照相機 2古書

4.承上題,為什麼喜歡或欣賞那些古時的用品?

1外表美觀 2構思不俗 2實用

2得意新奇 18懷舊風味重 口 其他:___________

5. 承第3題,你認為那古時用品比現代的用品有何分別?

4沒有分別 8功能較少 1用品質料差

5外型笨拙 2耐用性低 5使用程序繁複

6.你認為館中的展品反映了當地舊時人們知識/意識什麼水平?

8懂得運用 5頭腦聰明 3思想局限

9有創意思維 0不知所謂 口其他:_______

7.從館中的展品令你最能得到什麼啟發?

8創意是發明的原動力

16每件物品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19平凡的用品更能反映到當時文化

8. 你認為館內的展品能能反映當時的歷史、風俗嗎?

25能夠 0不能夠

9. 你認為館內的展品足夠嗎?

12足夠 13不足夠

您所提供的寶貴資料有助我們進一步研究,謝謝:)!


總結:

經過這次專題探究---荔灣博物館後,我們組認為得著很多..由踏入門口直至觀看每件的物品,發現每件物品都十分之殘舊而且過時.
但當我們了解了它們之後,就發現我們不應該看不起它們.就是因為有這些的發明,這些的小智慧,現在的人先可以將物品改進,再演變成我們今時今日的生活用品.例如:以前的 留聲器 變成現在的mp3機.

物品在變,時間在變,但我們相信,歷史是不會變的,無論經過多少歲月,這些小智慧依然存在,這證明它們在人民的心中有一定的地位,都有它的存在價值,我們相信,無論過了多少年,這些小智慧還會存在,還值得留念為了要發明更多更方便,更實用的物品,我們應該學習荔灣人的精神,勇於創新,
求變的精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




感想:

去完今次國內考察團中的荔灣博物館,讓我認識到荔灣人的生活及其文化。今次荔灣博物館一遊,我獲益良多,在短短的2小時內,我就能瞭解到荔灣古代的特色,原來他們一早就已經用相機、火水燈等西方的用品,當時可能是中國最開放的地區!荔灣人的西關大屋,真的大到差點迷路,他們的生活用品卻是很簡單,他們的生活但求安穩,所謂簡單就是美啦!
By:Li Shek Shing

去完荔灣回來之後,我學到了許多東西,看到了許多荔灣人的生活用品,知道了他們的生活品味和習慣.原來早在以前的荔灣,就已經有火水燈,影相機,留聲機......更重要的是,看了他們生活的地方(西關大屋),十分經典.去完荔灣,不單單只看到西關大屋,我還學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更明白到,要透徹地了解一樣東西(事物)或一個地方,必須要實地了解,這樣才能明白透徹.
By: Tsui Tsz Yat

今次的內地交流團,令我明白到每件物品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我們不應該單看物品的表面,背後埋藏好多深層意義。今次的專題研習,令我明白到凡事都要有充足的準備,否則有心無力,再多想補充的資料都難達成。最後,我很高興有這麼合作的組員。=]
By:Leung Nga Yuen

今次的內地交流團,使我獲益良多.在短短的三日,我已經學到了許多東西,例如認識了荔灣人的生活用品,他們的大屋.更重要的時,從中看到了他們的習慣.而且,經過這次的交流團,我還學懂了與組員相處,合作.
By:luk ka wing

我參觀荔灣博物館後,我學習到西關的當地文化、建築特色和人民的生活小智慧。它們的當地文化成日中國中重要的旅遊景點,讓旅客參觀,更了解西關的文化。當地的建築特色非同凡響,雕塑技術反映西關建築獨特。當中建築的花紋鬼斧神工令到當地成為一個藝術建築區。而當地人們令我見到識它們生洞上的智慧,由火水燈演變成各色各樣的火泡或光管等等各樣等。當中我最欣賞建築特色,成為了當地的旅遊的支柱,更是反映出當地的文化。
By:cheungshingkin




資料來源: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
荔灣博物館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88321.htm?fr=ala0
尋找西關大屋_tqtq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4aa9b0100ephb.html



BY: 全組 :)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統計結果



































































分工名單

分工名單
引言: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找資料: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整理: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總結: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內容: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問卷調查:李晟成,徐梓日,梁雅苑,陸嘉詠,張城健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內容(文字)

數不盡的文物;抹不掉的風

從荔灣博物館細看民間小智慧

1.小引言:

荔灣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西部,館子成立目的是以收藏、陳列和宣傳荔灣歷史、文化、民俗為主,因此陳列了很多平常之物。而且在問卷調查中,參觀完館子的人都對館子感到興趣,特別是對館內的展品感到興趣。到底館子內的展品有什麼遊覽價值?一件四處可見的平常物品有何魅力?它能否反映當時荔灣風俗?它內又藏匿了什麼?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吧!

2.「衣、食、住、娛」:


古書、火水燈、椅子、搓衣板、木板床、留聲機、照相機、爐灶、大笨鍾、三重門...在眾多平凡物品中,我們選定以「衣、食、住、娛」作範疇,探索這些物品中隱藏的民間智慧。

衣! 搓.衣.板.!「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從古至今衣服都是身份的象徵,古時人們會用搓衣板來洗衣。它是勞動婦女最常用的工具。它多由木板組成,中間有20到30條溝槽,而棒槌是它的副助工具。

[它的智慧之處]在棒槌和搓衣板互相磨擦下污垢較用人手搓更易消失,以及擦損手、衣服破裂的機會也減少了,即是寒冬洗衣也不怕。此外,搓衣板還有分成寬槽和窄槽,分別用來搓洗粗布厚衣或單衣,配合不同衣服需要。我們能從此例看到當時人的觀察入微。

食!爐.灶!煎、抄、蒸、煮、炸,中國菜烹調有很多,但想煮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就不可缺少爐灶了。當時的爐灶多以水泥砌建成,放於廚房的牆壁一角。並不是因為討厭它,而是因為每當起火煮飯食時,炊煙充滿屋內更令四周都呈現烏黑,烏煙脹氣。

[它的智慧之處]但並不代表爐灶是劣品,設計者因中國家庭成員多這個因素下了苦功。爐灶有3個爐頭,更有大小之分。令成員多的家庭不需因烹調時間耐或因要烹調太多食物導致烹調好的食物變冷而煩惱。再者,爐灶放於牆角有利炊煙充斥在整個廚房甚至影響外面。從此例看到當時人能多方面思考,會思考到爐灶對各方面的影響

住!火.水.燈!每個家居都有照明的用品,古時無電燈,用的都是火水燈。在館內,我們能在客廳、廚房、書房、睡房看到它的足跡。由此可見火水燈當時十分普及,而且需求量很多。

[它的智慧之處]它有掛鉤、坐台、手提等型態,放便用家不同時候、地方使用。我認為掛鉤的型式最適合荔灣西關大屋使用,因為家居大,掛鉤有助把光線照射範圍加大。而且,火水燈上蓋有一個如碗般的蓋,有利在雨季防止飛蛾、蚊子飛進火水燈。
從問卷調查中第四條得知人們最喜歡當時物品的懷舊風味,其實轉個角度看懷舊風味即是它能反映當時的生活。而我認為火水燈懷舊風味濃郁,因為它溶入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成為了日常必需品,在人民心中印下了足印。

娛!留.聲.機!聽音樂是一舒緩壓力的好方法,古人可能都是明白到這一點,因此留聲機出現了。留聲機又叫電唱機,是一種放音裝置。唱片置於轉臺上,在唱針之下旋轉,飄出的幽幽的音樂。

[它的智慧之處]在館內看到,它由一個綠色正方型的合放置著,能保護它,減少破損。正方亦帶出中國講求對稱的特色。此外留聲機代表著當地人可始接受西方文化,社交圈子也隨優美歌聲開始放大。所以留聲機可算是當時人智慧、見識增長的印證。從第六題問卷調查中,大多數人都認為當地人富有創意思維、懂得運用物資。但也有人認為有當地人思想保守,雖然留聲機代表當時人智慧、見識增長,但留聲機普及情況不足,反映西方文化未能完全融入各階層。



3.與現代對比:

時間會改變、人會改變、物品都會改變。舊式笨拙、操作繁複的用品搖身一變成為了新式輕便、操作簡易的用品。

搓衣板變成洗衣機,無論是速度或是所需人力都比以往少和快速。

爐灶變成瓦斯爐,耐用、方便、安全程度都加強,火候的控制變得成容易,即是5歲大煮食物都無難道。

火水燈變成電燈,依然是家居必需品,但就有紅橙黃綠青藍紫顏色選擇,想要什麼顏色的光線也可以,而且有開關按鈕,小孩子也不怕燙傷。

留聲機就變成mp3,真正令西方文化溶合在日常生活。它的外型輕巧、容量多,以及功能高,如收音機、錄音等,可算是一機多用。


4.小總結

即是物件在變,時間在變,但我們仍然相信,歷史是不會變的,無論經過多少歲月,這些「小智慧」依然會存在,因為它們都曾為荔灣居民帶來幫助,改善了生活並在人的心內留下了深刻的足跡。我們應該學習荔灣人的勇於創新、求變的精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美好。

最後,我地從問卷調查得知人們都認為館內的展品能能反映當時的風俗,達到館成立的目的。可惜仍有人認為展品不足,未能更全面地從展品中看到當時風俗。因此,我地認為可以在物品旁邊加上解釋,令遊覽者更易明白,以及尋求更多失散的平常之物。令我們能從中探索出隱藏了的民間小智慧。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感想

今次的內地交流團,使我獲益良多.在短短的三日,我已經學到了許多東西,例如認識了荔灣人的生活用品,他們的大屋.更重要的時,從中看到了他們的習慣.
而且,經過這次的交流團,我還學懂了與組員相處,合作.



by:luk ka wing

感想

今次的內地交流團,令我明白到每件物品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我們不應該單看物品的表面,背後埋藏好多深層意義。
對於今次的專題研習,我很高興有這麼合作的組員。=]

引言:


有道是,嶺南文化看廣府,廣府文化看西關;我們則應為嶺南文化,應看荔灣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陳列和研究荔灣歷史、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的廣東省首家區級博物館。荔灣博物館內的西關大屋是嶺南建築的精髓,通過仿建佈局、情景陳列重現傳統的西關大屋。但其實除了建築以外,荔灣博物館最大特色是於能讓我們欣賞到歸攬散失於民間的、能反映西關歷史、傳統文化以及民間風俗的「平常之物」。

一個平凡的水杯、一部殘舊的PSP、一個被遺棄的布偶,可能在日常生活微不足道,但後代卻能從它們身上追溯到我們當時的民間智慧和風俗。譬如說,博物館內的梳妝鏡、照相機都隱藏了嶺南民間文化的燦爛和輝煌。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專題和大家從荔灣博物館探索這些民間小智慧當時的用途、外型、使用率等,並與現代的用品相比。